您現在所在位置:首頁 > 道中華
道中華 |“樓蘭美女”是不是樓蘭人?
發(fā)布日期:2022-11-24

微信圖片_20221106141017.jpg

空曠戈壁,斷壁殘垣,這可是你想象中的樓蘭?數千年的樓蘭故地走過了哪些人?發(fā)生了什么故事?是誰揭開了這座古城的神秘面紗?“樓蘭美女”是怎樣發(fā)現的?能不能說“樓蘭美女”就是樓蘭人?樓蘭故地是溝通中西的關鍵之地嗎?有哪些證據說明數千年前的樓蘭地區(qū)是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的重要地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叢德新研究員接受中國民族報“道中華”專訪,帶我們走進這方“神秘”的土地。


尋找神秘的“樓蘭古城”


記者:在樓蘭古城正式發(fā)現之前,文獻中是怎樣記載樓蘭古城的?是誰最早發(fā)現了樓蘭古城,揭開了這座古城的神秘面紗?


叢德新:提到樓蘭,大概國人最先想到的是那首有名的詩“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的《從軍行》)《史記》中的《匈奴列傳》《大宛列傳》中都提到了樓蘭,這應該是“樓蘭”一名最早被世人所知的時代。經過唐代王昌齡、李白以及后代詩人們的渲染,樓蘭幾乎成了寄托邊塞情懷、戍邊報國的代名詞了。


史籍中關于樓蘭的記載,首提前面說到的《史記》?!缎倥袀鳌分?,西漢前元四年(前176年),漢文帝接到盛氣凌人的匈奴冒頓單于的一封信,信中夸耀匈奴對周邊的控制區(qū)域時,說“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洞笸鹆袀鳌分袆t提到了樓蘭的景觀特點,“于闐之西,則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鹽澤潛行地下,南河則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國。而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


還是這個樓蘭,到后來也只是出現在文人(詩人)的邊塞情懷之中,就是現在經常說的“詩與遠方”之中,漸漸被人所遺忘,只到19世紀,一聲聲駝鈴打破了它的靜寂.......


640.jpg

▲樓蘭城內“三間房”遺跡。(圖片來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物局主編的《新疆文物古跡大觀》)


十九世紀下半葉,中國積貧積弱,而歐洲的知識界正處于狂熱的地理大發(fā)現的熱浪之中,西方地理學對于世界空白地點的追逐浪潮達到了頂峰。出生于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斯文·赫定畢業(yè)于馬普薩拉大學,1891年留學德國柏林大學,師從著名的地理學家李?;舴?。李本人就是亞洲探險家,幾乎走遍了中國內地及邊疆各處。他也是最先提出了“絲綢之路”這一名詞的學者。


從1895年開始,斯文·赫定在中國西北地區(qū)進行探險活動,他的第一次塔克拉瑪干的探險是在那年的夏天,以失敗告終,他本人幾乎命喪黃沙。1899年9月,他再次進入塔克拉瑪干沙漠,并于轉年的2月29日抵達羅布泊北岸附近,因為隊中的鐵鏟遺失在路上,他派向導回去尋找。向導途中遇到沙塵暴,沙塵過后,他發(fā)現自己處在一座突兀的古城之中,可以看到佛塔和房屋建筑(當時塔克拉瑪干周邊的當地人對沙漠中常出“寶貝”的事兒,已常有所聞)。這位向導的名字叫艾爾迪克(也有寫作奧爾得克),他返回時向斯文·赫定說了他的發(fā)現。斯文·赫定又派他帶人過去,取回了幾件有花紋的木雕(木制家具的構件)。


1901年的3月,斯文·赫定迫不及待的回到塔克拉瑪干,對這座古城進行了發(fā)掘。他獲得了漢文、佉盧文木簡,紙質文書和精美的毛織品殘片等珍貴文物,還對古城的寺院遺跡、房址進行了調查。之后,斯文·赫定根據出土的漢文木簡上“樓蘭”,以及佉盧文簡牘上“kroraina”一詞,推定這座古城即為中國史籍中的樓蘭。至此,樓蘭開始為世人所知。


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在英屬印度當局的支持下,在1906年、1914年兩次進入了樓蘭城址,并發(fā)掘出大量漢文、佉盧文的文書、木簡等珍貴文物。斯坦因除了對樓蘭城址內的建筑遺跡進行了大肆的發(fā)掘,還在城外的臺地上,發(fā)掘了一批古代墓葬,從出土的漢代織錦以及銅鏡等,推測可能是東漢時期的遺物。斯坦因對樓蘭古城的發(fā)掘比斯文·赫定更為全面,同時還進行了比較精準的測繪,樓蘭城在他的記錄中,編號為LA。


640 (1).jpg

▲圖中LA為樓蘭古城。(圖片來源:侯燦編著的《樓蘭考古調查與發(fā)掘報告》)


驚世發(fā)現


記者:“樓蘭美女”是怎么被發(fā)現的?請您講述一下“樓蘭美女”發(fā)現時的情形和具體過程。


叢德新: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新疆的考古工作者念念不忘對樓蘭古城的調查和發(fā)掘。50年代,黃文弼和新疆博物館的考古學家陸續(xù)在羅布泊地區(qū)及周邊進行了考古調查,對米蘭遺址、尼雅遺址進行了小規(guī)模的發(fā)掘。1979-1980年,當時新疆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配合中央臺拍攝電視片《絲綢之路》,組織考古人員,三次進入樓蘭地區(qū)。這是中國考古學家首次大規(guī)模對樓蘭古城進行考古工作。調查、發(fā)掘了樓蘭古城的部分遺跡,包括佛塔、西北郊的烽燧、城外的建筑遺跡以及一系列墓葬。


在1979-1980年的考古工作中,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對鐵板河墓葬和孔雀河畔的古墓溝墓地的發(fā)現與發(fā)掘。1980年的4月,考察隊越過羅布泊東面的天然屏障白龍堆,進入羅布泊水域的范圍,雖然天氣炎熱,考古隊員們絕大多數是首次進入這片區(qū)域,自然不會放過“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們仔細搜索,在一條名字叫鐵板河的河灣南面,高高的土阜(fu)邊緣,考察隊員們發(fā)現了裸露在外面的樹枝和蘆葦桿。這些樹枝和蘆葦桿大多似乎是被有意放置,根據以往的經歷,這并非是自然形成的特點。果然,在清理掉上面的堆積之后,考古隊員們發(fā)現了下面的墓葬。墓口部分,用干樹枝和蘆葦桿棚蓋,上面再用土壓實。千百年來強烈的風力,不斷侵蝕著土阜,古墓的一側被風切割,露出了部分輪廓,呈現在考古隊員的面前,這也許是一種機緣吧。


考古隊為這座墓葬編號為鐵板河一號墓葬。這座墓葬有一個近似長方形的土坑,專業(yè)術語稱之為土坑豎穴墓,長1.7米,寬0.7米,深近1米。在墓坑的底部埋葬(擺放)一具完整的人骨,干尸(羅布泊地區(qū)干旱少雨,蒸發(fā)量大,人的尸體埋入后,因環(huán)境極為干燥,水分迅速流失,保持尸身經千年未腐爛,完整保留。新疆地區(qū)的干尸與埃及木乃伊最大的區(qū)別是身體未經防腐處理,所以我們稱為干尸,而非木乃伊)。



640 (2).jpg

▲鐵板河墓葬出土干尸。(圖片來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物局主編的《新疆文物古跡大觀》)


這一發(fā)現讓在場的考古隊員們異常興奮,他們仔細端詳著面前的這位古人,女性,頭上戴一頂毛織的圓尖頂的帽子,帽子上斜插兩根羽毛;身上包裹一條粗糙的毛氈,在胸前交疊,用尖樹枝別住,下半身用羊皮包裹,羊皮經過鞣皮處理。腳上的鞋子是用皮子縫制的。女性大概有1.5米身高,褐色皮膚,面目清秀,皮膚和指甲都保存完好。雙目微閉,直而尖的鼻子,嘴唇很薄,面頰消瘦。頭發(fā)是褐色的,蓬松的散披在肩部;


隨葬品很簡單,包括身體上覆蓋的一塊羊皮,上邊還放置了一個用芨芨草和香蒲草葉編織的扁筐,類似今天的簸箕。在頭邊放置了一個同樣質地的草編的提簍,提簍的口部有一根毛線繩,用于提攜。


考古學家從這處墓葬(的遺物)中,發(fā)現了一些對研究非常有價值的內容,包括墓葬的形制、埋葬方式、隨葬品特點,尤其重要的是,在墓穴的兩端,各立一根樹干以為標志,這些特點,在古墓溝墓地和后來在小河五號墓地的發(fā)現中也都見到了。


考古隊小心翼翼地將鐵板河的這具女性的干尸帶回了烏魯木齊。后來,這具干尸與樓蘭地區(qū)相關的文物一同在日本展出,主辦方使用了“樓蘭王國和古老的美人”這個題目,并復原了她的想象圖,“樓蘭美人”的名稱遂不脛而走,廣為人知。


千年等一回


者:“樓蘭美女”和“樓蘭古城”各屬于什么時代?能不能說“樓蘭美女”就是樓蘭人?


叢德新:樓蘭的名字出現在西漢時期。對于“樓蘭”之名的由來,有不同的看法,日本的學者長澤和俊在他《樓蘭王國》一書中,認為是由佉盧文“Kroraina”而來,漢文“樓蘭”是據此轉譯。中國學者孟凡人先生則認為佉盧文傳入新疆的年代約在公元2世紀末,最可能是當地人利用佉盧文記錄早已存在的“樓蘭”一稱的標音。由此可見,樓蘭是當地土著使用的名稱,漢文史籍的樓蘭,是如實的記錄了這個發(fā)音。


另一位中國學者馮承鈞在上個世紀50年代,也提出樓蘭與“羅布泊”有關聯,認為很可能二者關系密切,“不是拿國名作湖名,便是拿湖名作國名”。他進一步說,《水經注》里引的《西域記》稱羅布泊為牢蘭海,很可能是古老的名字。所以這個樓蘭,最可能是羅布泊的古名,樓蘭城以湖為名。


漢書中,曾提及“樓蘭、姑師當道苦之,攻劫漢使王恢等,又數為匈奴耳目,令其兵遮漢使”。漢派傅介子在元鳳四年(公元前77年)刺殺了樓蘭王,改樓蘭為鄯善國,鄯善國的都城據認為在現今若羌縣境內,政治中心向南進入了塔里木盆地的南緣。


640 (3).jpg

▲樓蘭城外漢墓出土漆器。(圖片來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物局主編的《新疆文物古跡大觀》)


樓蘭古城本身的年代,多數的學者認為是東漢-魏晉,但不能排除早到西漢甚至還早的可能性。在古城內出土的漢字文獻(紙文書、木簡等)顯示,年代集中在魏晉時期。在已知的木簡之中,最早的年號是三國時魏齊王曹芳嘉平四年,即公元252年,之后還有西晉的年號。學者們根據城中出土的魏晉時期的漢文簡牘和文書的內容,大多與魏晉時期西域長史府屬官和屯田將士的文書檔案有關,研究認為,樓蘭城現存的遺跡,顯示它作為魏晉時期西域長史府的可能性最大。西域長史自東漢時開始設立,延續(xù)至魏晉,長達五六個世紀之久。


前面提到,“樓蘭美女”的年代,較之樓蘭國或城都要早出許多,時代不同,所以不能泛泛地說“樓蘭美女”就是樓蘭人。


與鐵板河古墓同時代或稍早的遺存還有古墓溝墓葬、小河墓地等著名的遺跡,他們顯示的是距今約4000年左右羅布泊地區(qū)古代居民的生活情況,與后來的樓蘭國或樓蘭城的時期,間隔有較長的時間段,從考古學的角度,不能混為一談。在體質人類學上看,也不是同一個群體的延續(xù)。


用事實說話


記者:出土“樓蘭美女”和“小河公主”的樓蘭故地可是溝通中西的關鍵之地?有哪些證據能說明數千年前的古樓蘭地區(qū)是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的重要地點?


叢德新:“小河公主”所在的小河墓地出土了牛、羊、小麥、黍,以及玉珠、銅器(刀?)等不同種類的物品,甚至在周邊還發(fā)現有駱駝糞便。這些對于研究古代羅布泊地區(qū)在諸如小麥、黍、牛、羊甚至青銅器的傳播路徑以及當時的生業(y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梢韵胍?,在距今4000年之久,如今看來是“死亡之海”的地區(qū)曾有如此發(fā)達的古代文化繁育,是構成中國古代新疆地區(qū)豐富的文化內容之一,也顯示了這一地區(qū)作為文化傳播重要節(jié)點的特征。


640 (4).jpg

▲小河墓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圖)


至漢代張騫鑿空西域,打開了漢朝中央政府對西域等廣大區(qū)域的經略之路。由此開通了延續(xù)千年的“絲綢之路”,也凸顯了這個地區(qū)在溝通東西交通路線的重要性。


羅布泊地處塔里木盆地的東緣,是河西走廊進入新疆的“橋頭堡”。樓蘭地處敦煌至羅布泊(北岸)地區(qū)的交通要沖,地理位置優(yōu)越。當時的西域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指天山南北、蔥嶺以東,后來指西域都護府統領的地區(qū);廣義則包括上述區(qū)域外,還泛指蔥嶺以西的廣大地區(qū),無論狹義還是廣義,樓蘭這個地區(qū)都是關鍵之地。


絲綢之路開通后,其中最主要的一段是“樓蘭道”,從敦煌以西的玉門關或陽關,越過三隴沙,過阿奇克谷地和白龍堆,再經過土垠或樓蘭古城,沿孔雀河至西域腹地。尤其是西漢時期,天山東部被匈奴占據,從敦煌前往伊吾(哈密),再向西行的路線不通,這條路就成為內地至西域的主要交通路線。前述提到的傅介子刺殺樓蘭王,以及李廣利伐大宛等歷史事件均與這條交通線有關。


漢代開通這一交通路線,從最直觀的因素或原因看,與當時西漢與匈奴之間的利害沖突有關。既出于一系列的政治、軍事目的,也有存在幾千年的不同地區(qū)業(yè)已存在的文化交流與融合的歷史根源,這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通絲路的歷史背景。


如果說,小河時代的文化交流更多地顯示了與中亞地區(qū)、華北地區(qū)的古代文化往來;那么,進入絲綢之路開通之時的樓蘭地區(qū),反映出的文化交流現象則更為豐富、多元。作為漢朝西域都護府下轄的地區(qū),中央政府行使管理職權,來自中原的絲綢、漆器、銅鏡,乃至文字在此大量出現。同時,這一地區(qū)也吸收了來自西方的文化因素和傳統,呈現出多元文化并存的面貌。



受訪者簡介:



640 (5).jpg

叢德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邊疆考古研究室主任,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中國考古學會邊疆考古專委會副主任。學術專長為新疆史前考古及漢唐考古等領域。在《考古》等刊物發(fā)表相關文章及報告40余篇;其中《消失的古城-樓蘭王國之謎》(1996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秀青年成果二等獎。主持發(fā)掘的新疆溫泉阿敦喬魯遺址與墓葬項目,榮獲201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新發(fā)現等榮譽;2019年度獲得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課題“新疆溫泉阿敦喬魯遺址與墓地綜合研究”。





來源:“道中華”微信公眾號

采寫:趙光國

編輯:劉雅

流程·制作:韓東峻






歡迎訂閱《中國民族》雜志
      《中國民族》雜志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管、民族團結雜志社主辦。作為國家民委機關刊,《中國民族》雜志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用心用情用力講好中華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力宣傳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同世界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傳工作領域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國民族》雜志各文版均為大16開全彩印刷?!吨袊褡濉冯s志漢文版為月刊,全年共12期,單份全年定價180元;《中國民族》雜志蒙古文漢文對照版、維吾爾文漢文對照版、哈薩克文漢文對照版、朝鮮文漢文對照版均為雙月刊,全年6期,單份全年定價90元。

訂閱方式(二選一):
一、郵局訂閱(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中國民族(漢文版)郵發(fā)代號:2-91
中國民族(蒙古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82-237
中國民族(維吾爾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新>58-117
中國民族(哈薩克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新>58-118
中國民族(朝鮮文漢文對照版)郵發(fā)代號:82-392

二、雜志社訂閱(銀行匯款)
戶名:民族團結雜志社
賬號:0200 0042 0900 4613 334
開戶行:工商銀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聯行號:102100020307
聯系電話:010-58130831;傳真:010-84504624;
發(fā)行郵箱:mztjzzs@126.com

訂閱下載:2025年《中國民族》雜志訂閱單

歡迎訂閱《中國民族》雜志